欢迎来到广州市云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服务项目

SERVICE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一)标准背景
      质量保证标准,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军标。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78年以后,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英国制订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即BS5750。随后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并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各自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
    ISO9001
    标准为企业申请认证的依据标准,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本标准是适用于各行各业,且不限制企业的规模大小。目前国际上通过认证的企业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 
      (二)标准特点
      该标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采用PDCA循环的质量哲学思想,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双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特别是:
      1、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3、将质量管理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4、强调过程方法的应用,即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作为管理过程的一种方法;
      5 强调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 
      6、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
      7、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促使组织持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以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
      8、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三)认证的好处
       公司通过取得ISO9000认证能带来如下的益处:
      - 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和理解顾客的要求,确定顾客要求,通过体系中各个过程的运作满足顾客要求甚至超越顾客要求,并通过顾客满意的测量来获取顾客满意程序的感受,以不断提高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增强顾客的信心;
      - 明确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直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从公司层面制定质量方针和各层次质量目标,最高管理层通过及时获取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直接参与定期的管理评审掌握整个质量体系的整体状况,并及时对于体系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从公司层面保证资源的充分性;
      - 明确各职能和层次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并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明确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以确保他们是胜任的,通过全员参与到整个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持活动中,以保证公司各环节的顺利运作; 
      - 明确控制可能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各个环节,对于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置,并通过制度化的数据分析,寻找产生不合格产品的根本原因,通过纠正或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发生或再次发生,从而不断降低公司发生的不良质量成本,并通过其他持续改进的活动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公司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利润的不断增长;
      - 通过单一的第三方注册审核代替累赘的第二方工厂审查,第三方专业的审核可以更深层次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的监督审核来督促公司的人员按照公司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来开展工作;
      - 获得质量体系认证是取得客户配套资格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目前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很重要的依据。 
      (四)适用范围
       ISO9001标准为企业申请认证的依据标准,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本标准是适用于各行各业,且不限制企业的规模大小。目前国际上通过认证的企业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 
      (五)申请认证的条件
      组织申请认证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独立的法人授权的组织;
      (2 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3 已经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在进行认证审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环境的重要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全球气候反常、臭氧层耗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纷纷制订环境标准,各项标准日趋严格,出口商品因不符合标准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环境问题已成为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考虑到零散的、被动适应法规要求的环境管理机制不足以确保一个组织的环境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将来也一直能满足法律和方针所提出的要求,企业没有持续改进的动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已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包括: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与使用指南》 
      -ISO140202000 《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
      -ISO140402006 《生命周期分析-原则和指南》 
      -ISO140502002 《环境管理词汇》
      -ISO导则641997 《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导则》
      其中,组织依据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与使用指南》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已经成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证,并逐渐成为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及贸易往来的必备条件之一。

  • 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ISO45001是一国际性安全及卫生管理系统验证标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相关的立法日趋严格,世界各国制定的各项强制性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通过这项系统化、标准化方式的活动,促进其管理,以满足日趋严格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各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之一,只有世界范围内采取同一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同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IS09000IS014000认证一样。


  • 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

    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一)背景介绍
      ISO 20000是一套关于IT服务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T组织从产生到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是以搞好技术,做好技术支持配角为特征的。但今天的信息系统已不单纯是企业的技术支撑,信息化由技术驱动业务驱动转变,IT部门的角色也逐步开始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提供者向信息服务供应者转换,职能的转变,客观上也要求信息管理向IT服务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基于IT技术构筑自己的价值链,需要IT的支持来支撑组织的运行,IT构架已经成为影响组织生存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组织。而且随着逐年IT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软硬件系统,对客户要求的提高,对故障发生的恐惧,对投入成本逐年增加的不安,都促使现在的组织要采取措施规范IT服务的管理。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如ISO9000系列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准(如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而对于IT服务提供(运营)过程来说,遵循相关的服务管理标准(如ISO20000)可以实现服务运营的输入(Inputs)和生产流程(Process)的标准化。只有将过程标准化了,才能保证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成本符合预定的标准,才能实现过程控制,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在传统的IT管理模式下,IT部门是作为技术支持的角色被动地存在的,而在新的IT服务管理模式下,IT部门是作为一个主动的服务提供者向其客户和用户(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赖以支撑组织业务运作的IT服务,IT部门和IT外包商往往需要向客户提供服务目录(SC)并和客户签订正式的服务级别协议(SLA)。
      目前,全球的IT服务业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外包化。随着企业和政府组织的业务运作越来越依赖于IT,越来越多的组织考虑将其IT服务运营外包给专业的IT服务提供商或对内部的IT支持部门提出更明确的服务要求,以确保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降低因IT服务中断所导致的业务风险。 
    如何控制这个IT服务的整体风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提高IT的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ISO/IEC20000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指南。 
      (二)ISO 20000发展历史及体系简介
      2001年由英国政府计算机和电信中心(CCTA)整合而来的英国商务办公室(OG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研究和解决“IT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1989年,CCTA发布了一套10卷本的IT服务管理指南,这10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根据最佳实践归纳和总结的10IT服务管理核心流程,这就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1.0版本。 
      2001年,OGCITIL1.0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将原来的10本指南合编为《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本书。此外,增加了应用管理、ICT基础架构管理、业务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和安全管理5个模块。这6个模块构成了ITIL2.0版本,2007530日,ITIL V3正式出版,给整个IT行业带来显著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ITIL的思想和方法,被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广泛引用,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事实上的IT服务管理标准。2001年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在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itSMF)年上,正式发布了以ITIL为基础的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 
      2012215日新一版ISO/IEC 20000正式发布。该标准的颁布,意味着IT服务管理(ITSM)在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ISO/IEC 20000标准,将使组织获取大量的业务和财务受益,有助于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如专业、成本效益和风险受控的服务
      ISO/IEC 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规范与实践规则,这些内容将为服务提供者了解如何提高交付给其客户的服务质量提供帮助。一)背景介绍
      ISO 20000是一套关于IT服务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T组织从产生到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是以搞好技术,做好技术支持配角为特征的。但今天的信息系统已不单纯是企业的技术支撑,信息化由技术驱动业务驱动转变,IT部门的角色也逐步开始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提供者向信息服务供应者转换,职能的转变,客观上也要求信息管理向IT服务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基于IT技术构筑自己的价值链,需要IT的支持来支撑组织的运行,IT构架已经成为影响组织生存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组织。而且随着逐年IT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软硬件系统,对客户要求的提高,对故障发生的恐惧,对投入成本逐年增加的不安,都促使现在的组织要采取措施规范IT服务的管理。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如ISO9000系列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准(如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而对于IT服务提供(运营)过程来说,遵循相关的服务管理标准(如ISO20000)可以实现服务运营的输入(Inputs)和生产流程(Process)的标准化。只有将过程标准化了,才能保证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成本符合预定的标准,才能实现过程控制,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在传统的IT管理模式下,IT部门是作为技术支持的角色被动地存在的,而在新的IT服务管理模式下,IT部门是作为一个主动的服务提供者向其客户和用户(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赖以支撑组织业务运作的IT服务,IT部门和IT外包商往往需要向客户提供服务目录(SC)并和客户签订正式的服务级别协议(SLA)。
      目前,全球的IT服务业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外包化。随着企业和政府组织的业务运作越来越依赖于IT,越来越多的组织考虑将其IT服务运营外包给专业的IT服务提供商或对内部的IT支持部门提出更明确的服务要求,以确保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降低因IT服务中断所导致的业务风险。 
    如何控制这个IT服务的整体风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提高IT的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ISO/IEC20000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指南。 
      (二)ISO 20000发展历史及体系简介
      2001年由英国政府计算机和电信中心(CCTA)整合而来的英国商务办公室(OG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研究和解决“IT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1989年,CCTA发布了一套10卷本的IT服务管理指南,这10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根据最佳实践归纳和总结的10IT服务管理核心流程,这就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1.0版本。 
      2001年,OGCITIL1.0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将原来的10本指南合编为《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本书。此外,增加了应用管理、ICT基础架构管理、业务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和安全管理5个模块。这6个模块构成了ITIL2.0版本,2007530日,ITIL V3正式出版,给整个IT行业带来显著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ITIL的思想和方法,被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广泛引用,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事实上的IT服务管理标准。2001年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在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itSMF)年上,正式发布了以ITIL为基础的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 
      2012215日新一版ISO/IEC 20000正式发布。该标准的颁布,意味着IT服务管理(ITSM)在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ISO/IEC 20000标准,将使组织获取大量的业务和财务受益,有助于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如专业、成本效益和风险受控的服务
      ISO/IEC 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规范与实践规则,这些内容将为服务提供者了解如何提高交付给其客户的服务质量提供帮助。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一) 背景介绍
      信息作为组织的重要资产,需要得到妥善保护。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问世及网上交易的启用,许多信息安全的问题也纷纷出现:系统瘫痪、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网页改写、客户资料的流失及公司内部资料的泄露等等。这些已给组织的经营管理、生存甚至国家安全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远大于交易的帐面损失,它可分为三类,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法律损失:
      直接损失:丢失订单,减少直接收入,损失生产率;
      间接损失:恢复成本,竞争力受损,品牌、声誉受损,负面的公众影响,失去未来的业务机会,影响股票市值或政治声誉; 
      法律损失:法律、法规的制裁,带来相关联的诉讼或追索等。
      所以,在享用现代信息系统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如何充分防范信息的损坏和泄露,已成为当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目前组织普遍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构建组织的信息系统。但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系统的运行、维护、开发等岗位不清,职责不分,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些都是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缺乏系统的管理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整体规划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预防控制的角度出发,保障组织的信息系统与业务之安全与正常运作。
      (二)标准发展
      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ISO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标准适用于各种性质、各种规模的组织,如政府、银行、电讯、研究机构、外包服务企业、软件服务企业等。
      20086月,ISO27001同等转换成国内标准GB/T22080-2008,并在2008111日正式实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ISO/IEC27001是可用于认证的标准,其他标准可为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提供实施的指南。

  • 知识产权贯标

    知识产权贯标

    体系认证

    0.00

    0.00

    1. 公司有在正常运营,有一定的人员及业务         2.有知识产权支撑      3.投标所需


  • 售后服务体系

    售后服务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1.公司有正常运营 三个月以上   2.有一定的人员及售后的服务        2.招投标所需

  • 国际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体系

    体系认证

    0.00

    0.00

    1.公司有正常运营   2.招投标所需

扫一扫,关注我们